今天啊,小鹏发布了小鹏G6580PLUS版,售价仅仅17.99万起,这这真的太卷了,众所周知啊在电车市场,各家车企最卷的价位段是20-30万元区间,尤其是24小时拿下了大几万锁单大定的小米SU7,让人不由得怀疑,现在老百姓买车门槛这么高了吗?
可达哥一看市场格局,不对啊。即便量价齐升已成趋势,但20-30万元占到整体车市的份额,不过15%而已。相比之下,15-20万元级不仅市场占比20%以上,新能源渗透率也更高。
究其原因,除了新能源老车主的“以电换电”,油车用户的增换购也是大头。要想打动这些对续航、补能、智能心存焦虑的保守派,“油改电”绝无出路,“原生纯电”才是正途。
小鹏新G6和比亚迪宋L,都是15-20万元级的“原生纯电”选手。不光定位相似,还是广东老乡,产品力更有不少英雄所见略同之处。
比如二者都采用CTB底盘电池一体化技术,降低车身高度和底盘厚度的同时,确保了乘坐空间的宽裕、人机工学的优化、车体结构的高刚性。
再比如主后驱的机械设定、前窄后宽的轮距,还有达哥狂喜的双叉臂前悬,这些都干到20万以内了,放到油车时代哪敢想啊!
当然,细究二者产品力,差异依旧存在。
小鹏G6代表了新势力对“卷”的着迷,更大的后驱电机,高倍率的3C快充电芯,以及最近被小米科普了一番的全域800V高压SiC碳化硅架构(注意这里的大小写),将每一度电压榨到极致。66度电跑出580km的CLTC纯电续航,10分钟补能300km,证明了跑得远绝非“more is better”那么简单,遵循第一性原理同样成效显著。
比亚迪宋L则代表了传统车企的造车思维,每一项都做到七八十分。比如容量更大的刀片电池,代步够用的动力表现,同级领先的充电兼容度,都把纯电车的日常使用做到了中上游的水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宋L的体验并无短板,但在喧嚣激烈的军备竞赛里或许会略逊声势。
至于新势力擅长的智能化,小鹏G6不玩刀法,智舱智驾都是一步到位。
除了四音区识别、可见即可说、免唤醒毫秒级响应的全场景语音和Xmart OS 5.0天玑系统,小鹏G6 Plus作为新增入门车型,竟和Pro一样标配高速NGP、自动泊车、LCC/ACC等基础智驾功能,融合感知配以254TOPS的Orin-X芯片,基本做到了20万内无敌手的智驾水平。
考虑到高速领航都远未普及,小鹏G6的智驾水平保证超前3年不过时。真到了“全国都能开”的城市智驾十几万拿下时,小鹏估计都能满天飞了。
相比之下,比亚迪宋L依旧体现着传统车企的使用思维。中控触屏可旋转可分屏,提升了第三方APP的适配体验;运动风格座椅提供了不错的包裹性,负离子发生器让座舱环境更加清新。
当然,更核心的优势是比亚迪在纯电领域的持久积累,毕竟“全球新能源第一”的体量摆在那里,论资历、论口碑,没有车企能绕得过,唯有在产品力上下手更狠,才能赢得后发优势。
很显然,小鹏G6给那些想要搅局15-20万级纯电市场的后来者打了个样。高水准的三电、智能不光要有,更要全系标配。
核心能力坚决不缩水,舒适性配置丰俭由人,再加上xx.xx的惊喜低价,小鹏显然想在这一细分领域赢得市场和尊重。好开、好充、好智能,新世代电车想当三好学生,怕是要跟模范生多学习学习。
而像比亚迪宋L这样的实力派,也没有躺在功劳簿不思进取,而是逐步补齐以往遗留下的短板。它不仅是“史上最美比亚迪”,也让e平台3.0+CTB车身电池一体化真正普及。让更多人买得起高颜值、长续航、稳定可靠的电车,本就是比亚迪身为国民新能源品牌应有的责任。
好在这份责任无需比亚迪独自承担,挑大梁向前走,还有小鹏这样的新玩家携手同行。小鹏G6打进20以内,只是尖端技术下方普及、高品质产品加速优胜劣汰的开始。
打响第一枪固然需要勇气,但离开“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底气,就只能算作莽气。大浪淘沙,有底气的才能笑到最后,小鹏G6的下探动作必然会成为主流电车市场加速迭代的转折点。
市场格局风云变幻,消费者也难免会有观望情绪,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买到性价比更高的优质BEV。小鹏G6和比亚迪宋L都是优秀代表,都有各自的长板和优势。
但无论拿钱投票给谁,都无需“干掉XX”“我要洋人死”的廉价民族情绪麻醉自己,因为它们本就优秀到无可抗拒,理直气壮选择自己喜欢的即可。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