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汽车电子系列一:掘金智能座舱千亿增量市场
文邓学 任丹霖 荆文娟
智能座舱上半场开启,以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着眼于优化消费者使用体验,推动智能座舱软件,硬件全面升级,华为鸿蒙座舱系统更是以生态为基石,重塑消费者的驾乘体验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智能座舱内部增量及升级部件的投资机会
摘要
智能软硬件渗透率提升,带来智能座舱赛道千亿元级别增量空间汽车座舱逐步融合电子,人工智能领域的先进技术,大屏化,多屏化的趋势明显,HUD,流媒体后视镜等显示技术快速发展在硬件快速发展的同时,以人机交互,应用软件为代表的软件技术也快速发展,汽车座舱正式进入智能化发展的快速阶段经我们测算,智能座舱增量部件单车价值量有望达到万元,2025年智能座舱市场空间达到千亿元级别
智能座舱三大细分赛道,车载显示系统软硬件升级方兴未艾1)车载显示系统作为人机交互的主要界面是智能化创新关键点,逐渐成为汽车的标配10英寸以上的中控屏逐渐成为主流,伴随着一芯多屏技术突破,显示屏联屏化,多屏化趋势渐兴2)政策促进DMS等安全驾驶辅助系统持续发展,DMS解决方案与舱内其他功能进行融合或硬件集成,功能丰富度明显提升3)除了显示系统和检测系统两大主打功能性的座舱智能化配置外,聚焦消费者驾乘舒适感和娱乐需求的车载声学系统,氛围灯系统,通过提供沉浸式体验,渗透率迎来快速提升
智能化增量部件与软件收费服务模式创新推动产业链微笑曲线更加陡峭,龙头跨界重塑行业竞争格局供应体系扁平化,传统Tier1的地位受到挑战市场出现tier0.5级别的供应商,车企选择更加灵活的供应商进行共同开发,推动汽车产业链垂直供应体系趋于扁平化智能化增量部件附加值提升,在产业链下游,智能座舱内容收费成为可能,多样化的后端服务带来车企盈利模式变革,两者共同推动产业链微笑曲线更加陡峭以华为,高通为代表的跨界龙头凭借其特有禀赋,将加速汽车行业变革,形成智能化带来跨界机会,跨界龙头促进智能化发展的螺旋上升趋势
风险
技术升级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正文
座舱智能化升级,带动千亿级别赛道空间
复盘座舱发展历程,智能软硬件渗透率提升
复盘汽车座舱的发展历程,智能软硬件装配率趋于提升,推动座舱的娱乐性与功能性不断增强我们认为,汽车座舱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汽车座舱逐步搭载车载收音机与磁带播放器,但此时座舱电子化程度较低,仅能提供较为简单的车载信息娱乐功能伴随着电子化程度趋于丰富,显示器,触控屏被应用在了汽车座舱,智能座舱进入第二阶段,但这个阶段以按键式为主,屏幕较小,无法提供视频播放等功能当前,汽车座舱逐渐融合了多领域的先进技术,其中大屏化,多屏化的趋势明显,HUD,流媒体后视镜等显示技术快速发展在硬件快速发展的同时,以人机交互,应用软件为代表的软件技术也快速发展,带动车内音响,智能座椅等设备的全面升级,汽车座舱正式进入智能化发展的快速阶段
图表:汽车座舱历史沿革
得益于座舱内的智能化硬件与软件,智能座舱具备了信息娱乐,人机交互,视觉感知等典型功能,可以实现人,路,车的高效交互传统的汽车座舱只能够用来指示各种行车工况,而智能座舱不仅配备了更多,更大的显示屏,操作方法也从传统的按键操作改为触摸或语音操作从功能上来看,智能座舱通过座舱域控制器实现了仪表显示系统,中控屏,车载娱乐信息系统,流媒体后视镜,抬头显示系统,视觉感知系统,语音交互系统等部件或软件的集成,能够从驾驶员的习惯,舒适度考虑,提供更舒适的驾驶体验
图表:智能座舱典型功能
现阶段,以特斯拉,理想,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积极强化智能座舱配置,华为鸿蒙座舱系统更是以生态为基石,重塑消费者的驾乘体验。我们认为,造车新势力着眼于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推动智能座舱软件,硬件全面升级:
从硬件的角度看,各家新势力的座舱硬件持续升级,种类不断拓展触控中控屏,液晶仪表盘已经成为新势力车的标配新势力大多数车型添加了疲劳驾驶提醒,车内氛围灯等座舱配置,部分车型还搭载了抬头显示当前,中控屏的尺寸,数量都在提升,现有新势力中控屏基本都超过了11.3英寸此外,多屏化也成为一种趋势,理想ONE甚至推出了四联屏,座舱信息娱乐功能大幅提升
从软件的角度看,智能座舱融入了多模态交互,个性化服务及智能场景人机交互技术不断提升,语音识别系统已经成为了新势力车的标配,小鹏P7甚至可以面部识别在个性化服务方面,造车新势力的智能座舱在提升消费者体验方面推出了很多新功能,比如方向盘加热,前后排座椅加热,通风,按摩等等在智能场景方面,新势力汽车座舱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华为旗下的Harmony OS智能座舱搭载于AITO问界M5,能够与人,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手表等进行无缝流转,实现车联万物的便捷,最终目的就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更智能,更便利,更舒适的车载移动空间
图表:小鹏P7智能座舱
图表:问界M5智能座舱
智能座舱由消费升级,技术变革及政策鼓励三大要素推动
探寻智能座舱兴起的原因,我们认为座舱智能化程度提升由需求侧汽车消费升级,供给侧座舱电子技术变革和政策鼓励三大要素共同推动。1994年,GPS全面商用。同样是1994年,GSM在广东大规模商用。。
需求侧: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培育了消费者观看电子屏,触控操作,通过APP获得多样化服务等的消费习惯,消费者对汽车座舱的要求也从简单的交通工具提升为智能移动空间,因此消费者渴望在座舱内获得更为丰富的信息娱乐服务
供给侧:汽车电子技术变革体现在高算力芯片硬件与多功能软件两大方面以理想ONE四联屏为例,仪表盘和车控屏搭载德州仪器J6芯片,中央大屏和副驾娱乐屏则搭载高通骁龙820A芯片,不仅支持智能语音交互,导航等功能,还搭载了喜马拉雅,爱奇艺等娱乐APP,信息娱乐功能丰富度较高另外,5G通讯技术的发展也为座舱即时通讯功能提供技术基础
政策端:国家政策推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智能座舱发展受到政策鼓励,特别是驾驶员监测等聚焦驾驶安全的座舱配置受法规推动明显
消费升级:汽车成为智能移动空间,消费习惯发生变化
从需求端来看,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对汽车功能的需求愈加多样化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最初的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工具,到汽车能够凸显社会身份和地位,再到车内空间实现社交功能,这一过程伴伴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提升消费者对汽车座舱的要求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而将变成一个移动智能空间根据盖世汽车的调研,消费者逐渐习惯通过使用手机/车机APP实现车内服务,希望车机能实现生活服务,通讯社交,影音娱乐等多样化功能
技术驱动来自高算力芯片,操作系统等软硬件方面
从供给端来看,高算力芯片,异构分布硬件架构等硬件升级,叠加车规级操作系统与座舱功能软件开发,单车智能化程度提升座舱的芯片算力需求因功能化提升而不断增长,座舱功能复杂程度与主控芯片的算力相关性高座舱智能化浪潮下,算力需求不断释放在软件层面,广义汽车操作系统如斑马智行AliOS,华为鸿蒙Harmony OS基于QNX,Linux等系统内核,构建稳定的操作环境,是连接应用软件与硬件的桥梁,决定着整体座舱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另外,伴随着云计算和5G铺设速度加速,为智能座舱大数据量,低延时的需求提供了保障
图表:技术驱动座舱驾乘体验持续优化
图表:智能座舱软硬件架构
软件定义汽车大趋势下,车企及第三方企业积极布局车载芯片与操作系统在硬件芯片层面,除了恩智浦,德州仪器等传统汽车芯片公司外,高通,联发科,三星,华为等消费电子龙头均跨界推出高算力车载座舱芯片,同时芯驰科技,地平线,黑芝麻等创业公司也逐步发力座舱芯片在软件层面,新势力车企软件自研程度更高,蔚来,小鹏,理想均开发了自有操作系统,互联网及消费电子龙头如阿里,华为则分别开发了AliOS与Harmony OS,跨界布局座舱软件业务
图表:智能座舱软硬件平台介绍
政策鼓励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国家政策推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为智能座舱的发展铺路,细分市场政策落地迎来增量市场我国汽车行业政策强调智能化与网联化同步发展,以网联功能构建人—车—路—云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安全问题也是我国政策关注的重点,2021年7月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要求智能驾驶汽车生产中必须具备驾驶员监测DMS功能
图表:智能座舱相关政策梳理
智能座舱单车价值量测算:千亿级增量市场可期
伴随着智能座舱软硬件升级,单车价值量也在不断提升,将带来千亿级增量市场具体来看,车载显示系统大屏,多屏化发展,行车电脑显示屏幕中液晶仪表盘逐渐占据主流,HUD呈现出技术升级的趋势,AR—HUD占比提升,车内氛围灯,车载声乐系统的配置也更加高端化经我们测算,受益于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升级,智能化配置渗透率提升,2025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空间达1,196亿元
详解三大座舱系统
车载显示系统:软硬件升级方兴未艾,HUD未来可期
车载显示系统硬件层面种类拓展,软件层面人机交互技术升级,功能多元化车载显示屏主要应用在中控屏,组合仪表盘等汽车内饰上,在硬件层面除中控屏,液晶仪表板外,HUD,流媒体后视镜等新部件逐渐成为智能座舱的标配在软件层面人机交互功能将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触摸控制,手势识别,虹膜识别等人机交互技术融入其中伴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智能座舱软件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智能座舱也将为乘客带来更丰富的场景化服务和沉浸式体验
在硬件层面,车载显示产业链的上游包括玻璃基板,偏光片等显示组件厂商,中游为显示模组及触控模组供应商,下游以一级供应商和整车厂为主整车厂提出定制化需求后,由一级供应商提供解决方案,同时一级供应商会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支持和测试验证平台,和整车厂共同完成新产品的开发认证我们也观察到,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部分Tier2企业直接向整车厂提供模组产品在软件层面,智能座舱一级供应商通常具备较强的系统软件开发能力,例如德赛西威基于高通第4代骁龙数字座舱芯片打造德赛第4代智能座舱系统
图表:车载显示系统产业链硬件梳理及成本拆分
车载显示屏
车载显示屏作为人机交互的主要界面是智能化创新关键点,逐渐成为汽车的标配一方面新能源车从比拼动力性能转变为比拼科技感,车载显示屏是表达科技感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大屏或多屏的车载显示屏能够充分满足驾乘人员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信息丰富度根据汽车之家的数据,2021年新车型搭载车载中控彩色屏比例超过74.6%,搭载触控液晶屏的比例超过67.9%
中控屏幕大屏,多屏趋势显著,10英寸以上中控屏成为主流在汽车越来越智能化的趋势下,中控大屏,双联屏等车载显示的面积和总量正在同步增长2021年新车型搭载10英寸以上中控屏比例已经达到64.6%,较2020年提升10.8pct车载显示逐步向更大尺寸,多屏化方向发展,随之将进一步带动车载显示屏产业链中显示面板,触控显示模组,背光模组,玻璃盖板等核心部件需求
图表:新车型中控屏尺寸搭载情况
一芯多屏技术突破,显示屏联屏化,多形态化伴随着展示信息的多样化和智能化,智能座舱车内娱乐,信息同步等要求进一步催生了一体化需求,一芯多屏技术为联屏提供底层支持目前座舱内多联屏加速渗透,不仅在高端车型上出现多形态科技感十足的联屏设计,中低端车型也在积极引入联屏的设计除了较为常见的双联屏设计,零跑汽车在C11车型上搭载了10.25*12.8*10.25寸超高清三联屏,理想ONE甚至搭载了四联屏
图表:新车型搭载多屏数量及占比情况
OLED,Mini LED升级可期目前车载面板的主流仍是LCD相比较LCD屏,OLED面板亮度高,运作温度达标,技术成熟度高等优势,但使用寿命较短Mini LED作为LED的进化形态不仅克服了寿命短的缺点,Mini背光模组还在亮度和对比度上具有明显优势我们认为,伴随着Mini LED技术的成熟,OLED 和Mini LED 等新兴显示技术有望进一步在汽车中渗透
抬头显示
汽车智能时代HUD重要性凸显,AR—HUD成为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HUD能够将驾驶速度,导航等重要行车信息投影到风挡玻璃上,使得驾驶员在不低头的情况下能够看到重要行车信息,大大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2021年新车型HUD的搭载率为7.11%,较2020年新车型搭载率提升1.66pct,2018年以来新车型中HUD的渗透率提升趋势明显
图表:新车型HUD搭载率情况
AR—HUD使用前挡风玻璃作为投影成像载体,通过AR技术与HUD结合,进一步提高成像距离和成像区域,将行车信息与实际场景结合与W—HUD相比,AR—HUD显示信息更丰富,安全性更高,此外AR—HUD可以结合自动驾驶ADAS,直观地呈现车距预警,车道偏离预警等信息
图表:大众ID4搭载的AR—HUD
目前AR—HUD的搭载率较低,市场主流是W—HUD,伴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AR—HUD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根据大陆数据,HUD出货量预计从2020年的500万台左右,提升到2025年的1500万台同时伴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以及AR—HUD 技术的成熟,大陆预测AR—HUD合计出货量到2025年将达到500万台,2020—2025年CAGR高达80%,出货量占比提升到33%我们预测未来5年内W—HUD仍为市场主流,AR—HUD逐渐兴起,而C—HUD因为性能比不上其他两者,且适合后装市场,将逐渐退出市场
图表:搭载AR—HUD的车型
座舱安全系统:智能驾驶技术催生DMS/EDR发展,政策助力安全检测系统落地
政策促进DMS等安全驾驶辅助系统持续发展DMS能够通过汽车驾驶舱内摄像头检测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状态,识别疲劳驾驶,危险动作等状态并进行语音提醒2021年7月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中,要求生产智能驾驶汽车产品的企业具备人机交互功能,显示自动驾驶系统运行状态,同时在特定条件下需要驾驶员执行动态驾驶任务的,应具备识别驾驶员执行动态驾驶任务能力的功能
汽车智能时代,DMS系统搭载率持续提升,为智能驾驶保驾护航根据佐思汽研数据,2021年1~9 月中国乘用车新车的DMS系统销量达25万套,同比增长244%,渗透率为1.7%而2020年中国乘用车新车的DMS系统销量达13万套,渗透率为0.7%,行业渗透率在快速提升根据汽车之家的数据,2021年新车型DMS搭载率为20.5%,相比2020年增长6.6pct
图表:视觉感知用于检测驾驶员状态
图表:新车型DMS渗透率
DMS解决方案也在快速与舱内其他功能进行融合或硬件集成,主机厂细化并扩展了DMS功能目前DMS摄像头各大厂商更倾向于3D TOF红外摄像头,将之置于驾驶员前方,以凯迪拉克Super Cruise为例,摄像头位于在方向盘中央,部分车企会整合在内后视镜中,比如说特斯拉,蔚来,沃尔沃,长城等安放在A柱上,宝马则集成在仪表盘上此外,全新的DMS系统不仅具备驾驶员疲劳检测,人脸识别等功能,还在逐步添加更多关联功能,如手势交互,动作识别,表情识别,唇语识别,视线亮屏等伴随着智能驾驶的发展,未来DMS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表:部分汽车品牌DMS位置
图表:2021年车载驾驶员状态检测案例
政策推动EDR落地,车载安全硬件放量根据《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第2号修改单要求,自2022年1月1日开始,新生产的乘用车要求配备EDR或配备符合规定的DVR(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EDR能够可以记录车辆碰撞前,碰撞时,碰撞后三个阶段汽车运行的关键数据,包括车辆速度,方向盘的转向角度,发动机运作状态,车辆稳定状态,安全带使用状态,气囊状态,车辆制动系统,驾驶辅助系统,乘员分布,驾驶人在碰撞事件发生时的反应动作等重要信息
车载视听系统:主打沉浸式体验,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除了显示系统和检测系统两大主打功能性的座舱智能化配置外,聚焦消费者驾乘舒适感和娱乐需求的车载声学系统,氛围灯系统,通过提供沉浸式体验,渗透率迎来快速提升。车联网就这样在中国发展了起来。
座舱声学系统升级,驾乘体验优化
汽车消费趋向娱乐体验,多频扬声器,功放引领座舱声学体验升级声学系统作为汽车内部提升驾车体验的重要部件,整体呈现高端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豪华声学配置持续下沉,以蔚来,小康AITO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型配备的多频扬声器数量显著增加另一方面,高功率,多通道,集成数字信号处理的功放正逐步在车载领域中得到应用我们认为,消费者对于座舱沉浸式与个性化的需求将成为拉动声学赛道价值量提升的主要原因
图表:零跑C11环绕立体声音响系统
新能源车型更注重消费者驾乘体验,多频扬声器和功放的配置出现下沉我们观察到,对于燃油车来说,定价低于15万元的入门级乘用车,单车扬声器数量仅为4—6个,通常由2—4个分频扬声器和2—4个同轴扬声器构成,单车价值量约为100—200元,而定价超40万元的豪华级轿车的扬声器数量显著增加,例如奔驰S级别搭载的Burmester 3D音响配备了24个扬声器,低音炮,单独外置功放等配置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车型为了提高产品力,满足消费者对声学体验的追求,普遍将单车扬声器配置提升至10—18个,外加低音炮,外置功放等声学部件,对应单车价值量在600—1600元
声学系统升级符合汽车行业智能网联化发展需要,人机交互成为声学又一应用场景在5G商业化落地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汽车将实现更多的联网功能,车内娱乐功能,人机互动等将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与增强,智能网联汽车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在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框架中,决策预警技术作为产品与技术应用的重要一环将在车辆处于危险状态前通过光学,声学等方式发出报警信号由此可见,作为智能网联汽车重要的输出终端之一,汽车内部声学产品将进一步提高数量和质量,来满足智能网联快速发展对汽车声学系统提出的更多元与复杂的应用与要求汽车声学系统呈现从单纯的娱乐系统向集信息,安全和其他任务于一体的智能化系统发展的趋势我们认为,智能网联的发展态势有望为汽车声学系统提供更多探索的空间
图表:蔚来NOMI语音系统
图表:汽车语音提示护航驾驶安全
扬声器部件竞争格局:欧美系寡头垄断,日韩系较为封闭目前全球汽车产业存在欧美体系,日韩体系两种典型的配套模式:一种以福特,大众,通用集团等欧美巨头为代表,在专业分工角度呈现较为开放的状态,另一种是以丰田和现代汽车为代表的日韩品牌,其整车厂配套体系较为封闭,其扬声器供应商首选本国企业扬声器公司中,丰达电机,先锋电子主供日韩体系,而普瑞姆,艾思科集团,丰达电机,上声电子在欧美体系汽车制造厂商中展开竞争我们认为,决定扬声器领域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为产品质量,技术能力,成本与客户关系,国内厂商目前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但产品质量提升与紧密的客户关系,以及新能源整车厂的崛起有望带动市场份额不断上行
图表:车载声学系统产业链梳理及成本拆分
智能氛围灯渗透率提升,多色系,动态化特征明显
伴随着车辆智能化的发展,灯光在汽车座舱内饰设计中发挥了越发重要的作用灯光是兼具装饰与指示作用的照明结合体,通过不同种类的灯光载体以及色彩变化,灯光可以营造出科技,梦幻,奢华等氛围效果智能氛围灯主要由光学模块和电子控制单元组成,通过CAN总线与高算力ECU连接伴随着软件算法,智能控制器,RGB光源等技术的不断创新,氛围灯也融入了人机交互,环境感知等智能化元素,人工智能算法在接收到传感器的感应之后会精准匹配驾驶员的场景需求,调节氛围灯输出端RGB对应电流控制的模式,以实现环境灯光的精确控制
氛围灯具有功能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可实现静态模式,呼吸模式,音乐律动模式等多种功能氛围灯控制器通过对不同LED氛围灯节点的精准控制,在高通讯效率下传输控制信号,达到低延时,高精度的控制效果,丰富了消费者对车内氛围灯的观赏体验
图表:基于RGB光源的内饰氛围灯系统
氛围灯的下沉呈现两大趋势:1)从早期的高端车型向中低端车型渗透,配套车型价格下探至15万元左右2)新能源汽车更加积极拥抱氛围灯配置,提升消费者驾乘体验例如厂商指导价12.3万元大众宝来手动舒适型,14.8万元的领克03Pro版都配备了单色车内氛围灯,15.5万元的长安CS75 Plus旗舰型更是配备了64色可调氛围灯高端车型氛围灯则进一步升级,开始出现类似于星空顶等更加复杂的氛围调节方式以蔚来,理想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则全系标配氛围灯我们预计未来5—10年,内饰氛围灯的渗透率将会伴随消费者对智能座舱体验的需求升级而迅速成长至50%以上
图表:氛围灯的新车配置渗透率提升
图表:氛围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渗透率高于燃油车
图表:LED智能氛围灯产业链梳理及成本拆分
智能时代,龙头跨界重塑座舱行业格局
供应体系扁平化,传统Tier1的地位受到挑战市场出现tier0.5级别的供应商,车企选择更加灵活的供应商进行共同开发进入智能时代,汽车座舱域内发生的最重要变化是软硬件解耦,供应格局逐渐从原来的垂直化转向扁平化,甚至竞争实力较强的主机厂也有意图培养自身的软件实力传统的汽车供应体系由Tier 1整合各个ECU,屏幕,机械电子料等组件为OEM提供打包方案,供应链呈现较为垂直的上下游关系进入智能时代后,Tier0.5级别供应商和主机厂建立联合开发合作关系,共同开发高算力芯片与系统级操作软件解决方案,推动行业形成新的竞争格局
图表: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变化
基于我们对2021年汽车智能化现状的观察与思考,我们认为,智能座舱长期发展将呈现上下半场两个阶段:
上半场:硬件预埋在车载端,包括域控制器,液晶中控屏在内的智能硬件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形成智能的车在路侧端,边缘计算单元,路侧通信单元(RSU),鱼眼和枪机相机模组构建智慧交通及智能驾驶示范区的智能基建,形成智慧的路
下半场:软件服务创新汽车成为流量入口,软件升级成为新常态,车载软件构建新生态在软硬件解耦技术支撑下,智能座舱软件可以在车辆全生命周期内实现升级,软件收费,服务收费成为可能例如,特斯拉通过OTA解锁变道辅助,自动泊车,后排座椅加热等功能,有效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和娱乐性能
站在全产业链维度,我们认为座舱智能化带动汽车产业链微笑曲线更加陡峭在产业链上游,智能化相关零部件具备更高的开发难度和技术含量,推动产品附加值提升,微笑曲线前端更加陡峭,在产业链下游,智能座舱内容收费成为可能,多样化的后端服务带来车企盈利模式变革,推动微笑曲线后端趋于陡峭
图表:智能化软硬件及车载软件服务推动汽车产业价值链重构
汽车智能化趋势带来智能零部件的新增需求,为消费电子龙头入局汽车赛道创造机会,消费电子公司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进入软件定义汽车时代,主机厂与供应商的分工逐渐变模糊,相关细分赛道中科技公司,软件公司纷纷入局一方面,智能座舱的核心需求是提升驾驶的体验感,而消费电子公司在满足消费者体验方面更有经验另一方面,座舱相关的产品不同于底盘,动力件,进入壁垒和认证难度相对较低,无论在产品形态还是技术上,智能座舱与消费电子都存在诸多的相似之处,而且在功能落地过程中牵扯到的安全压力较小,整体实现难度相对较小在面对智能座舱新兴部件市场,消费电子公司有后发先至的潜力
以华为,高通为代表的跨界龙头凭借其特有禀赋,又将加速汽车行业变革,形成智能化带来跨界机会,跨界龙头促进智能化发展的螺旋上升趋势以华为为例,华为定位增量零部件供应商,基于既有ICT能力,在汽车领域的布局从车联网,T—Box等产品供应,逐步拓展到基于智能化的智能座舱系统产品输出,赋能车企智能化转型
图表:智能化与跨界化呈现螺旋上升趋势
座舱硬件:消费电子供应商打开车载供应体系
消费电子供应商通过座舱芯片入局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背景下,芯片为智能汽车发展提供硬件基础,尤其是与对用户驾驶,乘坐体验影响显著的智能座舱芯片过去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运算和控制类芯片主要以MCU及低算力SoC为主,供应商主要包括瑞萨,NXP,TI等伴随着智能座舱的发展,座舱算力需求的持续提升借此契机,高通,NVIDIA,三星,Intel等消费电子芯片厂商开始进入到智能座舱供应链中同时,地平线,黑芝麻,芯驰科技等初创芯片公司也提出了智能座舱芯片解决方案
图表:汽车芯片市场参与者众多
座舱软件:软件生态初具雏形
企业积极布局智能座舱软件生态操作系统为智能座舱提供底层软件基础,操作系统的平顺性与流畅度,以及基于操作系统的UI界面,软件生态均会影响消费者的驾乘体验从市场参与者来看,车企和第三方供应商均提供了操作系统解决方案:1)车企通常会打造属于自有IP的操作系统,例如大众VW.OS,比亚迪DiLink,蔚来NIO OS,小鹏XmartOS等这些车载操作系统基于Linux,Android等基础系统进行定制化开发2)第三方供应商为不同车企打造操作系统,如华为Harmony OS,AliOS等
阿里,华为等互联网及科技企业纷纷入局,推动智能座舱软件架构升级凭借其更开放的操作系统,和丰富度更高的应用场景,消费电子企业在操作系统积累了足够优势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阿里AliOS以智能座舱切入,抢夺应用生态入口AliOS定位为面向多端的物联网操作系统,支持多任务处理,具备强大的图形,音视频及语音处理能力华为鸿蒙Harmony OS包括鸿蒙座舱操作系统HOS,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和智能车控操作系统VOS三部分,能够实现内核安全和生态共享,场景丰富度更高
图表:阿里,华为布局车载操作系统
图表:智能座舱相关公司梳理
风险分析
技术升级不及预期风险智能座舱发展受制于相关软硬件技术升级,屏幕显示技术升级不及预期,HUD换代升级不及预期,人机交互技术发展不及预期均会对智能座舱的发展进度带来不利影响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由于智能座舱市场参与者增加,可能会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市场份额竞争激烈,行业发展将受到不利影响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